为什么人长大了,反而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了,很难再找到童年、少年时代那种快乐的感觉?
吃饱喝足了,就剩下玩了
今天玩了个这个,超开心
明天玩了个哪个,超开心
在加上你懂事了
这才明白
……
……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
童年的幸福就是一块儿糖,一块儿糕点,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句称赞,全家人一块儿吃饭聊天……童年对幸福的要求简单,幸福突然而至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巨大的快乐!长大的过程就是对幸福不断期盼的过程并能不能够实现的过程。
人长大了后,不但要对自己负责,需要慎重决策自己未来的每一步。同时还要对自己父母和家庭负责,肩负的责任多了,心境自然就会有所变化,幸福不但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要让家人过得更好,幸福的目标不再单纯,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了,幸福感也越来越不容易体会到了!
经历了风雨,见识了人生百态,阅历丰富了,对幸福和快乐的定义也越来越深厚了…年少的感觉如同一场成长的梦…当我们懂得了人心叵测社会邪恶的时候,怎么再会有年少无知的幸福快乐感呢?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哪个年龄段最有幸福感?
幸福不分年龄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他的散文《春》中写道: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用三个比喻赞美春天,正好赞美了人生中三个美好的阶段:童年、少年和青年,也从侧面诠释了这三个年龄阶段不同的的幸福感。
我斗胆用拙笔模仿朱老先生的句式,续上两句:
春天像成熟的中年,有宽阔的胸襟,他有责任,有担当。
我想用这两句比喻来告诉大家,中年和老年也有不同的幸福感。
若问人生哪个阶段最有幸福感,童年的崭新、少年的欢乐、青年的健壮、中年的成熟和老年的矍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幸福感。
应该刚退到六十五岁这个年龄段。这时不用上班时早出晚归地挤公交车,而且子女这时也成家立业,用不着为其操心。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为自己充充电,看看书,练练字,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高兴的时候养花弄草,逗逗孙男孙女,享受天伦之乐。经济条件好的,身体条件正常的还可以出去走一走,游览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但过了六十五岁以后,大部身体状况不太允许,出去旅游太辛苦,看书读报时间长眼神不行。所以如果还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好在人生的六十五岁以前,这移时间最有幸福感。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旅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走过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每一段路都是一种幸福……
童年犹如一泓清泉,心灵纯洁无暇,言行透着天真烂漫,让人觉得稚嫩可爱,他们日日叮咚如歌,天天快乐如舞,只需温饱,没有奢求,没有世俗的贪婪和欲望。乃是幸福感最高的人生阶段。
少年犹如潺潺溪流,总是顺其自然,没有城府,没有奢望和图谋,待人真诚,***烂漫如花,充满无尽的美丽,是人生最纯净可爱的阶段。
人至青年,汇溪成河,生命变得激昂豪迈、思想活跃激进、个性张扬不羁。内心不再清澈,有了奢望、欲望、希望;有美好的理想,也有龌蹉的私欲。青年,是奠定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乃人生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阶段。
中年犹如湖泊,碧波荡漾、蔚蓝宁静、波澜不惊。心胸变得宽广、思想变得成熟、没有了青少年的轻狂和迷茫。积蓄了青少年的知识和智慧,成为经验、力量,创造了殷实的财富,也拥有了美满幸福的家庭。于天地之间、睿智豁达,是人生最成熟、最有成就的阶段。
老年如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尽坎坷,知道了从容就好;历尽磨难,知道了平安就好;历尽繁华,知道了知足就好;经历过挫折,知道成功的意义;经历过痛苦,知道幸福的真谛......历尽世事沧桑,阅尽人间浮华,明白了往事犹如过往云烟、人生犹如南柯一梦......
我觉得在人的一生中,最有幸福感的应该是少年和青年阶段。
童年固然幸福,有父母的呵护和陪伴。然而,因其太年幼,对什么是幸福感还很懵懂,只要有温暖的怀抱,有来自亲人给予的安全感,就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走过童年步入少年,从这时候开始,一个人就拥有了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好奇、探索永不满足。世界在他的眼里,充满了无限魅力,足以让他拿出十倍、百倍的精力要去一探究竟。
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此时的人生就像一张画布,你可以随意在上面涂上任何颜色。这个时候,少年已经具备了独立观察世界的能力,对文字书籍也具有一定的鉴赏力。
受兴趣爱好影响,少年们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或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探索宇宙奥妙;或对武林英雄充满崇拜之情,习武练功想要成为一代侠士;或被大自然的美折服,想用画笔描绘出最美的画卷;也或迷恋上读书,被书中文字的魅力深深感染。
书籍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体验:文字带他们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第一次开始正视自我需求,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些许设想……
正可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梦,就是中国梦!
带着少年梦想步入青年,这时候的你已经走过了十年寒窗,也完成了大学教育,正信心满满地踏进社会。
因为年轻,可以一次次选择,一次次重新开始,只为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
同时,青年时期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段,此时的你具有了无限创造力、想象力和无穷的精力。一个人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全情投入,那么接下来的人生之路就没有太多遗憾了。
人到中年,的确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拖累、事业上升空间有限。新人辈出,一种被后浪推到沙滩上的无奈时时袭来。此时的你,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心力憔悴。网络上常常用“油腻”来形容中年人。
工作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原以为退休后,还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大好时光,可以把以前未完成的事情做完,把年轻时候未实现的梦想实现。
然而,当揭开退休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才窥见里面也是险象环生:身体健康有钱有力的,儿女正等着你前去帮他们带孩子;身体差的,才发现以前透支换来的金钱,现在正在用大把的金钱换取健康;而真正能掌控自己、能活出晚年幸福生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所以说,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应该是少年和青年。
黛玉的童年,,宝玉的少年,,凤姐的青年,,王夫人的中年,,贾母的老年,,都是幸福的年月,,🌺🌺高尔基的童年,,维特的少年,,安娜的青年,,芳汀的中年,,阿崎婆的老年,,都不是幸福的年月,,人生的幸福,,都是节选,,好比茜茜公主,,好比郝思嘉,,好比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花好月圆,,是时点,,🌺🌺
如果啃老族占60%,一个国家还有希望吗?为什么?
少年强则国强。啃老的人多了,会影响社会发展,影响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但一般不会影响国家强大与否。因为,啃老的被逐渐淘汰下来,进不了国家层面,也进不了社会主要岗位主力角色。啃老的人多数在社会中下层,低收入,甚至不干活,宅男宅女是也。他们通常改变自己的志气都欠缺,更不用唱什么改变家庭和社会的高调了,因此,这一族只能影响自己,渐次消极。而国家会选拔那些有较强能力,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去担当点主流社会角色。这样的人有一半,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就能撑起来。那些不能担普通社会角色,那怕打工仔,街头小摊都撑不起来的人,只靠父母才能生存的人,尽管学了几麻袋书,只能最后变为被淘汰的人。
但是,但是是重要的,有的啃老族迷途知返或者运气改变,起身自已奋斗,告别啃老,也会有光明的人生。即使只是打工,没机会发财,起确挣到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