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幸福感什么意思?
1.自己锚定一个阶段性成果,付出努力,对外有展现,有肯定,有表扬,自己有获得感、成就感。
2.不计较当前的得失,认为付出一定有回报,坚持是值得的。
3.家人对你的认可、支持是满满的幸福感,就会浑身充满力量的往前冲。
4.身体健康是幸福感的第一源泉,一年一度的体检完成后,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值之内,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满满的幸福感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满足的状态的一种感受。比如说你在失意落魄的时候你最爱的人给你的贴心的关爱和鼓励,也许会使自己有种满满的幸福感,实际上就是心理得到爱人关怀的满足。
幸福与不幸福,如何去理解和认识?
实际上幸福是相对的,当你从目前的境遇当中有了提升,你所感觉到的就是一种幸福。
记得小的时候,国家经济处于困难时期,粮食、肉、鸡蛋等物品都是配给制。我们家兄弟姐妹5人,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全家的生活将工作辞掉,基本的经济生活来源就靠父亲的工资。那时候粮食是按60%粗粮40%细粮配给,而且每月每人都是定量供应,一日三餐不是喝玉米面糊糊、就是啃窝窝。偶尔家里蒸一次馒头,还会拿出去一个和邻居小朋友炫耀,一周能吃到一次肉的家庭就算是经济好的家庭了
天天的玉米面、窝窝,让我们身体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为了补充我们的营养,母亲经常走十几里的山路到周边乡村购买鸡蛋。因为乡村的鸡蛋便宜,不需要配给制。一次陪母亲到乡下,当时我才八九岁,走了十多里山路,累的我腿都发麻,走路也开始一瘸又一拐。母亲看到后过来问我:“还能走吗?我背你吧。”母亲蹲下腰,让我趴在她的肩膀上。我趴在母亲的背上,看着她满是汗水的脸,这时候我才感觉母亲操持这个家有多么辛苦,多么不易。那时候的幸福愿望就是:每天能吃到馒头和肉,不再让母亲操劳辛苦。
幸福是一种获得与满足。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配给制供应早已成为历史,市场上到处都是满目玲珑的商品应有尽有,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如今餐桌上摆放的已不再是以前奢望的馒头和肉了,母亲也不再需要替我们操劳生活。现在吃起馒头和肉完全没有当时的那种幸福感觉。
时过境迁,我们现在奢望的幸福不再是馒头和肉。有可能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全家在一起其乐融融享受惬意的生活;或是一部属于自己的车子,***日的时候带着家人,行驶在乡间小道、绿野田园,欣赏无比风光的景色。随着时代的变化,幸福的获得点也在提升。
每个时期当你通过自己辛苦努力达到了你期盼的目标,你就会获得幸福的满足。
当然幸福是要靠自己勤奋努力去创造,而不是坐享其成奢望别人给予。
有人攻苦食淡、勤学好问、持之以恒,时时收获着自己的幸福;而有些人不切实际,眼高手低,天天幻想,每天过得都不幸福。
生活无贵贱,人心有高下。
幸福是相对的;
幸福是点,是瞬间的;
幸福会褪色;
幸福需要不断刷新***点;
先来看一个公式:
幸福=现实-期望。现实要比期望的更好,于是我们有了幸福感,现实往往不遂人意,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期望,所以百万富翁不见得比捡破烂的更有幸福感。
其实幸福也很简单:一顿大餐、一个意外的礼物、心上人的一个媚眼,都会让人瞬间有被幸福包围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并不会很久,甚至瞬间就会被后面发生的琐事轻易的稀释。
当现实大于期望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幸福感,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人心就发生了变化,会把这种超期望的获得认为是理所当然,于是幸福感就消失了。再美貌的娇妻,男人也有可能有七年之痒。天天吃红烧肉,红烧肉也就能萝卜***一样了。
幸福感在审美疲劳面前是无力回天的。必须要有更加超越期望的事情或者物来重新***,于是爆发户们钻进了野味馆,吃起了果子狸、蝙蝠什么的。
有感于人类幸福的脆弱,难怪佛陀说:“众生皆苦”,因为欲豁难填。老子告诫人们:“知足者富”、“知足之足,常足矣!”
什么是幸福?没有幸福的平淡生活就是幸福。
生活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那么,什么样的生活算是幸福、怎样又算不幸福?却没有人给出一个统一的尺度。
在这里,就“幸福与不幸福,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发表一下精浅的认识。
从表面来说,决定幸福与不幸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家庭生活、夫妻感情、财产状况、人际关系等等,都是人们考量幸福与否的常用标准。
从根本上说,幸福与不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多年来,一直非常感动于一句话: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类似的,一则童话故事,也陪伴了许许多多的人,那就是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卡尔维诺的《快乐人的衬衫》。童话,孕育的却是生活中的闪光的道理。
更有很多成语、俗语、名言,也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幸福与心态的关系,不妨再多举几例:中国的成语:知足常乐、心满意足;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雨果的名言:从梦幻中清醒过来是多大的幸福呀!
关于幸福的俗语:幸福并不在金币挥霍的房屋底下;幸福从劳动中来。
……
反方面的,我们也曾看到过:知名明星跳楼、成功人士轻生、更有那富甲一方之人的妻子专注于喂养宠物……
例不多举,言至于此,我们便不难得出结论。
其实,就“幸福”二字本身而言,就是指的一种情绪,属于精神领域。幸福是指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
所以我们可以说:
读书是幸福,青春是幸福,梦想是幸福,爱情是幸福,友谊是幸福,亲情是幸福……
幸福,就是一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是一种感恩对待生活的心态。
在一岁又一岁的年华里,我们***撷一片又一片的幸福碎片,点缀于漫长的人生路畔,我们会发现,原来,幸福无处不在!
最近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幸福,触手可及》果然把“幸福“这个词带火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中讲到“幸:吉而免凶也”;“福:佑也“。古人很少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即使偶尔碰上了,也只是一代而过,“谓祈望得福“了。比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显然与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是完全不搭界的。
现代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希望保持现有状态的稳定心情。所以说现代人普遍认为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感受是正向的,那就是幸福的;如果是逆向的,那就是不幸福的。
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富豪失去了妻子,女儿也走失了,他喝醉酒倒在路边上,警察认出了这位富豪,让这位富豪赶快回家,而富豪说:“我没有家,那只是房子。”富人住别墅,而普通人住居民楼,但是本质问题不是住别墅还是居民楼,而是和谁一起住,生活是否和睦、开心,所以有的别墅只是豪华的房子而不是温暖的家。
生活中需要思考:和什么人,在什么环境,用什么生活用具,过什么生活,有什么情感。幸福这种情感需要幸福的生活作为支撑,而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三个支撑: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环境中,拥有喜欢的生活用具。《幸福,触手可及!》有很多镜头描绘了宋凛和周放之间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彼此信任、理解、尊重。在这个故事框架中,恋爱双方并肩前行、彼此鼓励,他们是生活中的爱人,也是事业中的战友。所以,他们在遭遇生活的风浪、事业的变动时,也有了更坚强的后盾和心灵归属,让“触手可及的幸福”,来得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感受幸福却是一种心态和能力,幸福确实很简单。
当你行走于天地,当你徜徉于书海,当你沉浸于工作,当你享乐于闲暇,你就是一个拥有幸福的人。《幸福,触手可及!》中不管是宋凛的坚守、周放的自强还是左宇霖的进取都反映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奋斗成为幸福的基石,让坚守初心成为人生态度,这种对幸福感的理解正是该剧引发了众多观众的共鸣的内在原因。
其实生活中的幸福很简单,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小小的一些小事,家人能在一起吃饭是幸福,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就是幸福。每个人身边都有幸福,只是还没有去发现。
幸福有时候只是那一瞬间的感动,会让一个人一直痴迷于此,幸福就是满足,幸福就是知足!一个人只有主动去找寻幸福,才会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