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你产生了职业倦怠吗?怎样才能保持职业幸福感?
人在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都要从事某种职业,但是在我们国家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是职业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职业。我在年轻的时候,最渴望当一名中国人民***战士,保家卫国,可是不能如愿,最终进了学校当一名小学教师,谁知,我心中的神圣清净之地,进校以后才知道水有多深。社会上的歪门邪道,不正之风学校内也表现相当强势。还好,这些脏东西与我稍有摩擦,最后也做到了和平相处。我已经有色了,但是,我一定把我的学生保护好,不让后代受污染。一门心思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灌输正能量。过后,我想想也好笑,自已不干净,天天要求学生洗澡。反正,我要对起我的良心,一个教师,是对学生负责,不是对领导负责。
对于一个20多年教龄的乡村基层教师来说,岂是一句“感慨良多”了得?
20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太多的辛酸甘苦,喜怒哀乐,真的没办法用一个回答写完。
题主问:作为教师,你产生了职业倦怠吗?怎样才能保持职业幸福感?
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怎么样。说实话,我曾经产生过职业倦怠,而且有一段时间还很严重。教育生态的不和谐,行政扰教、控的严重,教育不能按照教育的方式行走,社会逆流导向风气的盛行,校闹现象越来越多,工作得不到认可,学生难以管教。家庭、工作双重负荷.....等等.....等等,说没有职业倦怠感那一定是***话。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我很庆幸,直至现在我仍然还能充满***的工作。
题主问怎样才能保持职业幸福感?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价值追求不同,幸福感的体验也就不同。我就从一下几方面来谈一下个人的建议。
一、热爱是保持职业幸福感的前提。
热爱教育,热爱教师职业,是能否干好教育工作,能否成为优秀老师,能否获得并保持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和前提。***如你根本就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因为多种不得已的原因从事了教育工作,当了教师,而且你自身一直都比较排斥这份工作,也培养不出来“热爱”这种情感,职业幸福感就无从谈起,就更不用谈保持了。
没有热爱,在这个领域就没有理想和追求,干工作就是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工作就是任务,完成就行。但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并且是从心底的热爱,那自然就有职业理想和目标。
有职业理想,才会有良好的职业心态和状态。这时候,你当教师就不再是把职业当做谋生了,你就会把它当做一种高尚的,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当成事业和一生的追求,你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理想,成就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有获得感、成就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就自然会有持久的职业幸福感。因此,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培育热爱是前提。
二、学习能让职业永葆青春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把学校当做事业的舞台,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状态工作,从机械的教育教学技能,到教育理念体系形成,再到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你的职业生涯就有了质的提升,自然能让幸福感永存。而要达到这个层次,除了学习没有捷径,除了钻研、实践没有捷径。
成功没有诀窍,勤学习,善思考,苦钻研,把别人***休闲的时间用在学习、钻研上,你自然会有满满的充实感。把手头每一件教育琐事都做好、做精,这就是你的成就。
静下心来,俯下身子,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立足孩子,研究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你就会有满满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勤于阅读,勤于写作,勤于总结,多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读、思、写、议、行,在实践中内化、完善、发展,形成你自己的东西,你就会有成就感,就能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实现价值,幸福感自然会有。
三、职业追求是职业幸福感的催化剂
不要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坚守好自己的学科、班级、课堂和分管的领域的工作,制定近期和远期奋斗目标,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和目标追求朝前走。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觉意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见解,你就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四、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社会认可是职业幸福感的根本。
每一天都以最好的状态走在学生面前,每一天都以最佳的状态站上讲台,用博爱关怀学生,用渊博的知识修为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勤奋工作,扎实工作赢得学生,努力培养自己的气质,培养爱好兴趣,培养高雅情操,锤炼业务技能。
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社会认可。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你自然会有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给大家一点启发?欢迎交流探讨!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不一样的教育生活。
第二,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太低;
第三,教师的晋升之路过于狭窄。
至于要如何应对,保持幸福感,我觉得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教师这个职业做好,尽到自己应当尽的责任,无愧于教师传道授业的称号!
第二,发展自我兴趣,最好是将兴趣与工作联系起来!
第三,适度偷懒,做一个不完美的教师!
纯粹个人的一点想法,欢迎指正!!!
说实话我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有点象老爸,全家没饭吃还以湘南游击队为家,土地革命是***一大改革农民分田地,他冲铎在前。我当兵指导员要我写入党申请,我一定做得更好时才写申请。我当老师总是想的是熟背教材,争取在45钟的教学中不讲废话,这是我头三年的自我要求,我最喜欢的是讲讲练练,还经常找学生私下评课,反复提练反复总结,把学生当朋友看待,把友谊建立在相互批评上共同进步,同学进步了我快乐,幸福。
我的幸福观
幸福是个人的一种自我体验,每个人的幸福感是不同的,因人而异。有的人拥有万贯家财有幸福感;有的人拥有万卷藏书有幸福感;有的人以拥有如花似玉的美貌有幸福观;有的人拥有健康的体魄有幸福感;有的人拥有和睦的家庭有幸福感;有的人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走幸福感;有的人以拥有桃李满天下的学生有幸福感。。。。。等等。
作为教师,想拥有幸福的感觉,就要有良好的心里状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首要因素是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这两项是是影响教师是否有幸福感的物质基础。社会人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工作环境。一定的教育教学自***,奖励权,惩罚权,发言权,也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3.学生的认同度。一个教师能拥有认同自己的大量的学生,教师就有很大的幸福感。过年了,学生一个简单的问候,一句短短的祝福,,,,都能使教师获得巨大的幸福感。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注定了一生不可能有巨大的物质财富,清贫是注定的。所以教师要看开这一点。
教师要有幸福感,一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幸福感。要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一切。教师的乐趣在于一种精神追求。在平静中寻找精彩,在平和中寻求***,在平凡中寻找价值。淡泊名利,才能荣辱不惊。生活的得失是辩证的,不要过于强求自己。心态端正,就会获得幸福感。教师,本着生命至上,追求快乐,努力教学,不断收获,快乐享受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教师的幸福感从哪来?没有了职业追求的教师该何去何从?
作为一名从教十七年的教师,真心的说一句,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亲近和认可,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可能有人会说,太***了,老师的幸福感难道不是工资?还真不是,回想我这些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到幸福的若干个瞬间,都和钱没啥关系,有上晚自习时,学生自发送上来的凳子;有下课后,学生追上来排到手中的几颗小糖;还有,毕业时,孩子们涌上来拍下的一张张照片;有节日里收到的毕业后孩子们发来问候,还有他们在大学里的照片……就在此刻,想到这些,我依然幸福的热泪盈眶!
人的一生大多数都是平凡的,老师也是,但因为做了老师,才有了更多的人被自己牵挂,同时自己也成为很多人的牵挂,人生也因此多了些色彩,多了些意义,多好!
就如同我在给学生上《赤壁赋》时说的,人生中最美好的往往都是免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资是获得幸福感的物质基础,但真正获得幸福感的从来就不是工资,因为,工资的高低都是相对的,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是绝对的,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人永远没有满足......
其实,真正的幸福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公平公正、社会和谐、风清气正的美好感受.....
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每到过元旦,收到考上大学的学生的明信片,心里感到骄傲,满满的幸福😁。学生没有忘了你。等到手机普及的时候,逢年过节,收到学生打的☎️,或者发的慰问短信,心里比吃了蜜都甜。这种幸福感与工资待遇没有关系。如果是没有了职业追求,对于教师而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算计何时退休,哪里还有幸福感。
我是1***4年入伍的教师。当时工资每月3块人民币。我的乐趣在课堂上,在孩子们身上,与钱无关。不考虑被家长辱骂当被告,不考虑学生会跳楼,不考虑因自己严格管理而用仅有的三块钱去作赔偿之事。
现在教师的工资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幸福感为什么越来越差?
这说明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指数的高低不完全以工资高低来决定。工资高也不一定必然带来高幸福指数。
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幸福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工资水平是一个相对水平,不是绝对水平,需要横向比较工资增长与生活开支水平。
我们做过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与职业幸福感的[_a***_]调查,调查显示工资水平高大多数会激发起更高的幸福感,工资水平低一定无法激起高的幸福感,说明幸福感是直接受工资水平影响的。但是工资水平也受当地各行业用人的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就是同一地区内的横向比较才能显示工资水平高低。在武汉市新教师月薪5000,属于正常水平,幸福指数正常,但对于工作十余年的老教师就感觉是较低的;相比农村地区2000-3000又是较高的。
区域不同,工资水平不同,生活开支成本也不一样。所以单看某个地区的工资无法判断其高还是低,只有同本地比较。
工资水平还有一个影响幸福感的是”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酬“,这最能让人产生不平衡感,自然也不会幸福。
影响教师的幸福感不只是工资,还包括工作压力、职业认同、职业胜任力、职业倦怠等多个方面。
现在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上课,还要进行课程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参加各种教研,撰写各类教育方案、***、总结,参与学校迎接检查评估的材料准备,并不只是上几节课的事,事务繁多,会让教师备感压力,如果工作时长不断增加,晚上和周末要加班,那么幸福感也自然受影响。
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越高,越容易感受到工作幸福,但是如果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不胜任的情况,例如无法承担公开课,无法提交创新性的方案或论文,就会产生无助,幸福感就会降低。胜任力越强,幸福感越强,反之亦然。
教师专业发展有瓶颈期和高原期。瓶颈期是没有找到上升通道或上升通道不流畅,一直卡住的感觉,容易弱化幸福感,例如多年没有晋升机会,一直没获得过校级以上的荣誉,长期未培养出学业优秀的班级,或者想职称始终没评上去等。另一个是高原期,是工作时间比较长,例如工作了20来年,职称职务也都如愿了,该得的荣誉也都有了,到了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了,自己觉得向上没有空间了,也不想掉下去,就按部就班保持现状,这个时候幸福感处于一条水平线,也不会太高。
只有懂得人生永远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才会提升幸福感,期待所有老师都能心怀天下、精培桃李、幸福感满满。
这只是一个缩影,何止是教师 ,各行业 虽然不乏钱多多的,幸福感比上世纪5,6,70年代强不了多少,不信你去问问那个年代的人 虽然清苦,精神上还是蛮幸福的。钱多多 不能代表幸福多多,国家这几年不是也在纠偏么? 相信以后会更好!
1.提高工资待遇的,可不仅仅是教师。教师工作就是事业单位的正常水平。
2.主管部门和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部分媒体炒作学校和教师养家糊口。
3.学生不让管,管不了。管学生就犯错误。
4.各种和教学无关的事,劈头盖脑压给老师,应接不暇。
5.以职称为主的待遇体制,让教师万分焦虑。
现在教师的工资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幸福感为什么越来越差?
教师工资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同样的,其他行业的工资也在飞速增长,相对而言,有的行业甚至几倍几十倍地增长。同样是公职人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比教师工资平均收入要高一些。因而近几年才有了“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的要求,并开展了专项督查活动,还纳入了“一票否决制”。
教师关心的各项需求,都得到了回应和满足。比如教师被当地大量抽调,参加扶贫等专项活动的问题,各地都要求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不得强制要求教师参加各类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减少对于学校和教师的干扰。对于各党政事业单位借调、调任教师的作法,一些地方也明确提出,不允许从教育等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提拔、调任骨干力量,从事管理或者行政工作,避免人才浪费。
对于教师久困的职称问题,也进行了改革,降低了计算机、外语、论文等硬件门槛,增强了教学质量等实操活动在评聘中的作用,有的省份乡村教师甚至可以依靠年限无条件、无名额限制晋升职称,20年中级、25年副高、30年高级,够年限即可晋升相应职称并享受对应的待遇,最主要的要求条件就是在乡村一线教学。
各地财政除了全面贯彻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这一政策外,还把教龄工资的增长、教师补助补贴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重点考虑。同时,由财政补贴一部分资金,加大教师绩效工资的绝对数额,增加绩效工资的“奖励激励”作用,不再是左手扣右手发,体现不出绩效工资的本质作用。地方财政还提高了班主任津贴的补贴额度,增加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所有这些措施,都使得教师的工资收入增长,变得更切近工作实绩,得到了实实在在地落实。
但是,教师工资收入增长了,为什么部分教师还不满足,为什么部分教师的幸福感越来越差?
首先,是对比。相比公务员的待遇和工资水平,以及工作的环境、强度,教师不满足,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收入从实际效益上来讲,也不及公务员。相比教育培训机构动辄“年薪百万”、每月几千几万元的收入,教师也觉得自己的知识和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相比可以参加“有偿补课”的英数化物及音体美等兴趣班教师的额外收入,普通教师觉得自己的努力受到了侵害。
其次,是中高职称评比名额限制太大。基层教师想晋升副高、高级职称,难上加难。仅有的名额,管理人员还天然占有优势,而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更让这些名额不断被空降人员占据。
第三,教学难度增大。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老教师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减负与成绩的矛盾,严管与责任的矛盾等,使得许多教师放不开手脚,教育变得不再轻松、单纯。工作难度的增大,也让教师的职业充满了风险和未知。
教师幸福感提升,工资增加是一方面,社会地位和教学环境的改变,才是最主要的。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几个层次来说。首先,对于沿海城市、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浙、广、苏等省份及一二线城市来说,教师的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其次,对于大部分地市的即将退休和刚刚退休的教师来说,相当于中级职称以上的、工资(退休金)在七千元以上的老教师基本上都能安于现状,有满足感。最后,不满意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类教师优越感根本谈不上,年轻教师三千左右的工资,省吃俭用免强维持个人日常生活,结婚、生子、买房、卖车都很困难,在如今富豪土豪遍地、物欲充斥的社会里,他们哪来的优越感?年老的教师,薪水不过四千,干了一辈子教育,为养家糊口、积蓄全无,向高处看人山人海,往低处瞧人烟稀少,概本谈不上有优越感。另外,各种限制束缚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他们哪来优越感?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只能作为过去式。现在的教师职业在当今市场经济、金钱为上的现实中,只能是赖以生在、养家糊口的路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