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为何火了起来?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从“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华诗词大会”再到“经典咏流传”,这些节目一登上央视平台,就引起热议,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
一个民族的自信来源于文化的自信!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文学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艺术的展现了我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春秋时期的民歌,先秦的散文,汉代的辞赋,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不管是“中华诗词大会”还是“经典咏流传”,虽然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一些经典的诗词,推广我们对古典文学的认知,陶冶我们的情操,进而激起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经典咏流传”的火爆一方面说明了整个社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节目所***取的形式喜闻乐见,益于被大众所接受!毕竟现代的人们生活节奏快,而古典诗词等距我们的年代比较远,怎样将传统经典的普及推广和现代人们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是一个新的问题!
3文化自信祖国强大
传统文化国学的力量不容小觑,和国人的爱国情怀密不可分,直到今天的经典咏流传,才开始让人依稀看到经典的意蕴。
正如去年吴京导演的《战狼》当我再次看到他用手臂和已经伤痕累累的躯体撑起五星红旗的瞬间,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和平的可贵,正义的光辉,祖国的强大和威严。一个中国军人用凛然正气和铿锵军魂去面对挫折、孤独以及邪恶势力。弹幕无限刷屏 祖国万岁 中国🇨🇳万岁
包括今年的电影《红海行动》票房大火意料之中,每天就像关注自己孩子期末成绩一样关注它的票房(捂脸(*/∇\*)),所以央视退出的《经典咏流传》虽然讲诗词,但却是通过唱的方式,也就是将经典诗词改编,请来一些歌手过来咏唱。将诗词唱出来,既延续古代传统,又用时代精神浇灌,赋予它新的活力。 如果说《国家宝藏》是让国宝活过来,那么《经典咏流传》就是要让诗词活起来。
节目阵容
由央视段子手撒贝宁、庾澄庆、曾宝仪、王俊凯、王力宏、成龙、胡德夫、盛一伦、毛不易、毛晓彤、孙杨、尚雯婕……有***圈资深演员,主持人,歌手,还有运动员。让节目活泼大气!
总体来说 近几年来央视退出的《成语大会》《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听写大会》《朗读者》等等很多节目,无一不是彰显祖国文化的自信!还有从前可能为了中英文文化交流,很多属于我们中国特有特色的小吃文化翻译成英语时迁就他们,比如说 豆腐 在英文中翻译成
tofu 或者 bean curd (豆子凝炼成乳)而现在我们就叫 doufu ,现在我们不需要迁就他们理解了,外国人是不理解也得理解。本就是我国文化,祖国强大文化自然而然受到外人尊重。论文化自信,中国华夏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完全不虚任何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我一直认为,华夏民族,有专属的骄傲。
我一直庆幸,我生在中华民族。生于和平年代。
我庆幸我接触的是历史悠久别具深情的中华文化。
我更庆幸的,是我能直接用文化深远的汉字来理解中华文化。
《经典咏流传》是最近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场弘扬古诗词文化的一档节目,由撒贝宁主持。
这个节目的主要特色就是,将我国著名的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编曲,由明星进行演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扬古诗词文化之美。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了许许多多绚丽的文化瑰宝。无奈,这些干涩难懂的文字被尘封在一本本书籍里,得不到很好的发扬。而《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这个节目已一经开播,就得到了教育部,文化部的重视和认可。许多的家长也为这个节目点赞。
我们在这个节目里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经典传唱人。他们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吸引了更多人对这个节目的关注。
节目组还请来不同行业的鉴赏团成员,通过他们对歌词的解读,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
继央视《中华诗词大会》大火以后,国人开始渐渐喜欢上这种重视传统文化,富有正能量的节目,因此,《经典咏流传》的开播,理所当然收到了大众的追捧。
《经典咏流传》跳脱了传统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抓住了青少年追求流行音乐的心理,将两者有机结合,无疑,这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另类的,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由于这个节目的播出,热爱古诗词的人多了起来,这也正是这个节目举办的初衷。
希望未来有更多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的出现,让大家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给这个***至上的社会注入一点清新的空气。
《经典咏流传》深入大众的感情深处,它引起太多人内心深藏的古诗词情节。
曾经以为,在纷繁复杂,尘嚣甚上又变幻多姿的这个社会,金钱、荣誉、获得感、幸福感才是人们追寻的目标和方向。太多的人为此而焦虑、抑郁;在攀比的圈子里倍感失落和不幸福。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向往,向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花源。向往“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田园生活。
我们认识的人越多越觉得没有真心朋友,知己更聊聊无几,有的所谓朋友会在背后给一刀,有的所谓闺蜜反而害的自己最惨。我们需要的朋友不多,真心就好。所以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我们的期盼。
我们好多人都是草根,在一个孤独的地方或者不为人知的角落努力的打拼,我们希望有一天,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能看见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希望能在自己的生命里尽情的绽放,我们渴望成功,我们不颓废,不在艰难面前屈服。于是那首小诗《苔》把我们唱哭。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三百年前一首孤独的小诗,就像此时的我们在异乡的孤独的人。我们不惧卑微也要盛开,虽然没有牡丹的绚丽多姿,娇艳富贵,却也有自己的幽香和芬芳。
我们都喜欢李白,从小时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的瀑布开始,就膜拜他的豪放,向往他纵情山水的过往。我们也这样对自己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匆忙又疲累的生活,让我们几乎忘记了美好。《经典咏流传》唤醒了人们心里珍藏的诗歌的那块“梦田”。大家都喜欢它。都开始在古人的诗词里寻找最纯粹的自己。
我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