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不易,应该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幸福感?
妇女早就是半边天了,尤其是农村妇女,个个都是家里顶梁柱,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农村留守妇女,挑起了家里老幼生活的担子。老人孩子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她们;地里农活离不开她们;村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义务工,都有她们的身影;购买农资,生活用品,开会宣传党的政策,集市上、会议室都能看到她们。农村妇女俨然成了农村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男人们把家中这副担子交给女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赚取家里一切必要的开支,农村妇女自然成了新时代的产物“留守妇女”。留守妇女不负众望,所有的活都干的有条不紊,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女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年底,男人回来了。留守妇女结束了留守,看着男人带回来一年的收获,看着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家,全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农村生活确实比较单调无聊,最主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事做日子自然就好过了,我是一个农村二胎全职宝妈,以前没事做的时候确实很无聊,因为我自己爱吃,也喜欢做吃的,我在头条刷视频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在头条发***有收益的,于是我注册了一个账号,发一些家常菜的做法和带娃趣事,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虽然收益不多,但是每天过的很充实,除了带小孩,每天发一个做菜***,女人不一定要挣多少钱,但得要有事可做,没事做就容易胡思乱想!
农村留守妇女的确不易。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里,生活本就不容易,首先男人外打工就非常辛苦,这是每个留守妇女都有的深刻认识。所以对于留守妇女的不易来说,她们希望的是自己的男人出去能有一份好的工打,到了年底能够拿着几万汉水钱回家,就是她们的最大心愿了。当然,目前国家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比如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如果国家鼓励企业家到贫穷地区和人口多的乡村发展,这已许就会解决很大部的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的问题了,同时更会带动太多的贫困户脱贫
在现在经济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很多农村的男人都肩负着家里顶梁柱的角色,很多人背井离乡的选择外出打工,希望能多挣点,让父母,孩子,老婆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相对应的农村的留守父母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现在农村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基本上每个村里都会有广场,里面有很多健身器材,晚上还有很多跳广场舞的。留守妇女可以没事了锻炼锻炼身体,跳跳广场舞什么的,都比较合适。培养点自己的兴趣爱好。
目前农村的留守妇女的现象其实已经逐步减少了,尤其是目前的80后、90后年轻的农村夫妻,已经很少出现夫妻两地分离的情况了,不过留守妇女的情况依然是有存在的。留守在农村的妇女身上肩负着的更加重的生活压力,这一点不比在外打工挣钱的丈夫轻松多少。家中有老有小,还有各种的农活都需要去做,在家中的妇女其实一点都不清闲。而在家的妇女们也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村人,她们深知身上的责任。
第一老公要关心,勤劳朴实的她们其实对生活的期望并不高,一家老小生活的幸幸福福就是她们最简单的愿望。所以在务工的丈夫虽然累一点,但是也一定要体谅自己的妻子,多关心一些留守在家的妻子,经常和家人通通电话,经常联系,留守在家中的妻子其实就能够得到不少的幸福感。
第二孩子要省心,子女好好学习,懂事孝顺,相信这样不仅留守在家的妇女心里会非常的幸福,在外务工的丈夫心里面应该也会同样的感到非常的欣慰。
第三老人要贴心,老人和孩子是留守妇女在家的最大原因,尤其是家中的老人需要人照顾,有些身体不好老人身边是离不开人照顾的。老人们有时候也需要多多的体谅子女的难处,子女也应该孝敬老人,这样生活才能够过得更好,全家人的幸福感都会提升的。
第四自己要多培养兴趣爱好,从留守妇女自身出发,留守妇女除了家庭事务和农活之外,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寻找一些生活当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剧、绣十字绣、织毛衣、做手工等等,不让自己的生活太过无趣。这样才不至于对生活产生倦怠之感。
你所在的农村现状如何,幸福感如何?有哪些特色及优势?
我的家在东北。可以说最近两年东北的农村远远不如前几年了。原因一是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浮,种地不赚钱了。尤其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由于市场因素,今年的玉米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使得农民的收益普遍下降。玉米种植在东北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应该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前几年最高的时候,玉米斤均价在1.30元以上,今年截止目前也就是0.7~0.8元,农民的收入相应减少。
二是其他收入减少,非主业创收项目几近于无。农民其他收入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外出务工。这两年全国的基础设施(包括房地产开发)建设放缓,以及机械化程度提高,东北农民外出务工又是以劳动密集的建筑市场为主,因此导致农民外出务工增收的项目出现萎缩,主业外收入明显减少。第二种增收方式是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由于受气候条件限制,东北,尤其黑龙江可选择的经济作物很少,前两年种植树莓经济效益挺可观的,但最近一二年,受市场因素影响,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滑,2018年市场疲态明显,种植效益大幅下滑,介于保本经营和赔账的边缘。
三是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进入老龄化状态。现在还在农村种地的90%以上都是45岁以上的人,这里面80%以上都是55岁以上的农民。年轻人大多数都外出务工,尤其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差不多百分之百都在大城市打工。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在其他省份务工和生活。
在农村,房子空了一大部分,留守种地的几乎都是老人。小孩子都随父母进城打工读书了。一个没有人气的农村能幸福吗?
我们地方,地处山区,人多地少。对于我们地方的人来说,不管老老少少,基本都处于生活的奔波中。对于耕地的栽种,都是以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孩子来完成的。至于所谓的幸福感,就是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共同的为家庭出份力量把家庭搞好。只有偶尔少数的人会怨天,怨***,好像很多人欠他似的。也有的爱上了快手和抖音,他们还很努力的。
在我们地方,主要以玉米和土豆的种植。主要是经济条件困难,而且一年下来,对于生活主食,是买多种少。因为地少于人,一季收成下来,最多够一家子人吃两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