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县城生活真的就不幸福了吗?
在小县城生活不一定就不幸福,幸福取决于很多方面,但主要是自己的心态。
小县城的生活一般比较舒适,生活压力也不会太大,生活节奏不像大城市那么快,但是另一方面收入也不会像大城市那么多,但是银行花费小,其实小县城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是相协调的。
在小县城生活,更多的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适应小县城的生活节奏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与大城市攀比,小县城有小县城的特点,只要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奔生活,在小县城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幸福。
如果一味攀比,永远不满足,那么在小县城就不会觉得幸福了。
月薪3500,在三四线城市的小县城中生活能幸福吗?
幸福?看你对幸福的定义了。
3500块钱的工资勉强维持个人生计了,前提你有无贷房,有无贷车。每个人追求幸福的目标不一样,但是蒸蒸日上肯定是每个人的目标。如果你朋友每个月工资七千,就算你无贷,你也会觉得不舒服,不算幸福。更何况如果结婚生子,且不论孩子的费用,就是日常开销和人情往来,两个人的工资的话也仅仅够用。
我觉得幸福的就是能满足你当前的欲望。想要什么都能顺利的得到,3500块钱,我就是不在乎你开豪车,不在乎你住洋房,不在乎你家闺女儿子报各种班,那么就是很幸福了。
如果结婚两个人加起来就是7000,这个工资还是不错的。我认为可以生活的不错。如果你有公积金可以把房贷直接抵扣,7000生活费你们一家可以生活的很滋润。但是你们可能没什么存款
从小县城来到贵阳,你生活幸福指数高吗?
其实,什么小县份不小县份的,贵阳不也是诸多个县区组成的吗?而且,贵州一些县份上的人均GDP,和省会贵阳的区县也不相上下的,比如遵义的仁怀、六盘水的盘县(今盘州市):
仁怀2016年GDP总量全省第三,仅次于云岩、南明,而且它的人均GDP是100733元,在贵州省内是位列第一的;而盘县2016年的GDP总量仅次于、云岩、南明、仁怀、花溪,位列全省第五位,比贵阳的白云、清镇、观山湖都高。
△遵义仁怀
所以,并不是县份上的人消费力就不行,如今很多县份上的县民,纷纷到贵阳买房,移居到贵阳成为市民,为贵阳带来的经济效应很明显,而且人口也得到扩充。
我身边也很多这种情况,从县份上来到贵阳打拼。当然,从县份上起步,不管是见识、还是竞争力,都相对于省城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更多从县份上来的人,通过双手的勤恳劳动,在贵阳打拼创业,最终定居在省城,成为了“新贵阳人”,比如贵阳著名的大盘“花果园”“世纪城”等,很多都是新一代的贵阳人,这些人的生活水准,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居住环境也比贵阳老城区原来那些城中村,高出不知道几个档次。
△六盘水盘州市
可以说,贵阳是一座比较多元的城市,因为贵州省本身就是多民族的省份,多元包容的氛围,直接影响了省城贵阳的气质,各民族大家相互之间认同感都很高,从全省各地汇聚到贵阳干事创业,也都很包容接纳,基本不存在一些其他城市所谓的“排外”氛围,就算有,也可能只是个别生活不如意者,对新富阶层、对新贵阳人的嫉妒和眼红而已,总体上,贵阳整个城市还是很开放、很包容的,大家都在努力攒钱,其实根本顾不上那么多。
△贵阳花果园
近两年,越来越多从小县城来到贵阳打拼的青年人,他们或是从小长在农村,或是出身县城外出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甚至还有很多海归博士,都来到贵阳这片机会的热土,可以说,目前贵阳的房价不高,对于年轻人来说,是莫大的机会,既能享受丰厚的薪酬,又能在城市上升期买房置业,在未来共同享有城市发展红利,这在已经相对饱和的一线城市,和其他发展乏力的二线城市,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比如物价、生病、通勤等,但是这并不妨碍县城人口到贵阳打拼后的回报,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就我所认识的一些,从县里面来到贵阳的人,大多数都买了房,生活基本都是中等水平,远高于原先老城区的城中村,而且还有各项资产配置和远期房价上涨的期待,生活幸福指数应该是不算低的。
谢邀,我认为,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幸福,大都市有大都市的快乐。这些都取决于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你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就像我从小县城来到贵阳,我感觉我的生活幸福指数并不高,我在这里没有归属感,感觉自己不被这个城市接受,自己从心里也融入不了这座城市,感觉这里不是家的感觉,每一天都在用力的生活,生怕自己不够努力。
但是在家里的时候,我一样很努力,但是感觉很开心,觉得有归属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有家人在背后支持。在贵阳就是觉得一个人有些孤单,所以感觉不太好受,但总的来说贵阳确实比小县城发展的空间大,每个月赚的钱够自己用还能寄些钱回家,所以还是需要自己调整心态才能够更好融入这座城市,就像和我一起来贵阳的朋友,他跟我不一样,他很喜欢贵阳,他喜欢大都市的繁华、喜欢这里的美食。
所以我感觉他每天都过得很快乐,他工作也很积极很用心,虽然都是很辛苦,但是他觉得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也让我十分羡慕,心态真的很重要,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在县城当公务员的生活幸福指数高,还是大城市的生活幸福指数高?
幸福指数和城市大小无关!
我有个亲戚就是在县城当公务员的,目前已经退休,但退休后的生活是相当丰富,基本上每年都会旅游,然后前几年还去了欧洲游,平时就是养养花,然后在农村老家种了块地,平时种一些家常菜,这样的生活难道说不好吗?幸福指数难道不高吗?虽然在县城里面,可基本上想去什么城市都可以去,人家也不差钱,两口子每个月退休金加起来上万元,不仅有钱还有时间。
大城市里虽然我们经常说各种***丰富,可对于生活的要求也高啊,而且大城市那么多的丰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很难享受到的,比方说大城市里的好学校,可能学费一年都是一二十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上也就是看看,在比方说大城市商场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又有几个人买得起呢?
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乎在什么城市,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务员都是如此,毕竟不能城市的消费也不一样,就看看现在,一个年轻人在大城市月薪3万,和一个年轻人在小城市月薪5000元,你说谁的幸福指数更好就真说不好,月薪三万可能要买房买车,但别人月薪5000元不买车不买房,幸福和自己的欲望以及收入消费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消费高,每个月月光,有些人消费低,每个月都能存到钱,就能感觉到幸福。
所以,县城公务员和大城市公务员谁的幸福指数更高,这要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欲望等等,不能看城市大小!
各有各的幸福指数,看你怎么取舍。在县城,大概率在家乡,在父母兄弟身边,来来往往都是熟人,能相互照顾关心,办事也方便。从这点来看,在县城当公务员幸福指数高。但是生活总是既有眼前的闲人烟火,也有远方的梦与诗意,生于斯长于斯走于斯,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毕竟到远方旅游和在远方遨游不是同一个概念[惊喜]
单论幸福指数的话,当然是在县城当公务员的生活指数比较高。
在县城里面基本没有很高的层级,如果能混成副科级,那都是县里面县局的领导或乡镇的领导了,大多数公务员都差不多,一辈子就是个普通科员。所以不太存在那种与自己职级落差很大的感觉,毕竟处级也就那么几个,而且普通公务员大多数也没有直接面对。
但是面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在县城里面的普通公务员是正儿八经的官。他们很多都是窗口部门直接面对办事来的老百姓。那种别人来求自己的感觉,可不是在大城市苦哈哈打工的人能够体会到的。
其次县城里面的公务员工资一般在本地处于中上位置。如果是垂管的单位,或者带有职务津贴的,那么会更高一些。毕竟在县城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企业,大家工资收入普遍不如公务员,这方面公务员的幸福指数也是很高的。
还有在子女教育就医购房等等,公务员多[_a***_]少享有一点小***。比如子女教育上,大多数公务员都可以直接上机关幼儿园,本县最好的小学,完全不用为子女的教育发愁。在就医上,一般单位多多少少都跟当地的医院有一些联系,当地医院肯定优先保障他们的医疗。至于房地产方面,符合条件公务员可以优先申请到经济适用房,因为收入稳定,银行也会主动给公务员***。有的房地产商还会给一些单位折扣。所以在县城里面公务员的幸福指数真的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