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感从哪来?没有了职业追求的教师该何去何从?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资是获得幸福感的物质基础,但真正获得幸福感的从来就不是工资,因为,工资的高低都是相对的,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是绝对的,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人永远没有满足......
其实,真正的幸福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公平公正、社会和谐、风清气正的美好感受.....
作为一名从教十七年的教师,真心的说一句,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亲近和认可,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可能有人会说,太***了,老师的幸福感难道不是工资?还真不是,回想我这些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到幸福的若干个瞬间,都和钱没啥关系,有上晚自习时,学生自发送上来的凳子;有下课后,学生追上来排到手中的几颗小糖;还有,毕业时,孩子们涌上来拍下的一张张照片;有节日里收到的毕业后孩子们发来问候,还有他们在大学里的照片……就在此刻,想到这些,我依然幸福的热泪盈眶!
人的一生大多数都是平凡的,老师也是,但因为做了老师,才有了更多的人被自己牵挂,同时自己也成为很多人的牵挂,人生也因此多了些色彩,多了些意义,多好!
就如同我在给学生上《赤壁赋》时说的,人生中最美好的往往都是免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我是1***4年入伍的教师。当时工资每月3块人民币。我的乐趣在课堂上,在孩子们身上,与钱无关。不考虑被家长辱骂当被告,不考虑学生会跳楼,不考虑因自己严格管理而用仅有的三块钱去作赔偿之事。
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每到过元旦,收到考上大学的学生的明信片,心里感到骄傲,满满的幸福😁。学生没有忘了你。等到手机普及的时候,逢年过节,收到学生打的☎️,或者发的慰问短信,心里比吃了蜜都甜。这种幸福感与工资待遇没有关系。如果是没有了职业追求,对于教师而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算计何时退休,哪里还有幸福感。
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何来?大家参与讨论,谢谢?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感觉不到幸福。那幸福感到底是什么呢?百度了一下专业解释: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原来是人类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会从何激发而产生幸福呢?是金钱,还是房子,亦或这两者都不是。
先来看看金钱。从直观上来看,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金钱能够实现你的诸多要求,要求得到满足,幸福感油然而生。但这真的是幸福吗?恐怕要打个问号。这种更多的是一种快速满足感,得到的快,消失的也快,在满足感消费N次后,即缺乏了新鲜感,就没意思了。
其实,重点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你对它的认知。拥有了金钱,并不等于拥有了幸福,两者非等号关系。万能的金钱买不到幸福感,只有紧紧把握住自己,用不懈的努力、奋发的动力,不断的输送给幸福,才能使其开出不败的幸福花。
再来看看房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人生大事。有了房子,就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归宿。但在大都市里,房价却没那么美好。你辛辛苦苦的赚钱,终于攒够了首付,向银行贷了款,挤进房奴大军之中,但回过头来看,仅是松了一口气,已顾不上体会幸福的感觉了。
所以,买了房,就代表幸福吗?看看在北京工作上班的人,由于高昂的房价,很多人退而求其次,在北京的周边买房,或者租房。房价成本是降下来了,但上下班的路途时间加长,二三个小时是最基本的,早出晚归,不疲惫那是***的。更何况,有***的房子,每月还要上供银行,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试问,这样的生活幸福吗?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在我看来,幸福感,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觉,不管外部的条件有多好,如果无法激起你内心的共鸣,那全都是白费。尼***说过:“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工作,爱和自我节制。”我觉得其核心更应是爱。
关于幸福感,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其自己的定义。这些界定,无所谓对错,因为一切取决于你内心的感觉。同时,也不用去作对比,因为起跑线不同。
幸福感,就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可能是完成了一项很赞的文案之后的那种雀跃感,也可能是晚上饿了吃到妈妈煮的香喷喷的面条,还可能是心情糟糕的时候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总之,心灵上有了满足,就会觉得很幸福,因为我们找到了真实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