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说说宋朝哪位皇帝的幸福感最强?为什么?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对于题主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得从2个方面来解读。一个是皇帝自己的幸福感,一个是皇帝让百姓的幸福感。
一、皇帝自己幸福感高
我认为皇帝自己幸福感最高就是所谓的昏君了,因为昏君不顾及什么,一副我是坏人我怕谁的心态,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不顾百姓、任用奸臣、朝政***。而论起昏君来说,两宋的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宋徽宗,就是水浒传时的皇帝,全名赵佶。因为他统治时地盘大,不像南宋时期的宋理宗,只有半壁江山;其次,花样多。南宋的昏君大体上时沉迷享乐,相对单一,而宋徽宗的享乐方式多样,品味高。
他都做了什么事,在南方***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运动,在蹴鞠(要是在现在踢足球绝对是神射手)上技术一流;沉迷青楼李师师,关于他和李师师的故事流传已久。以上可以看出毕竟是个艺术家皇帝,品味也高,享乐也要享乐最好的,在金军没来之前,他是最幸福的,天天变着法玩。
二、让百姓认为幸福感高的皇帝
(一)宋太祖
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四分五裂的情况,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给了百姓生活之所需。长期的战乱使人口极大锐减,百姓土地耕田充足;长期的战乱使百姓渴望统一,渴望和平。所以赵太祖时期百姓幸福感高
(二)宋仁宗
在介绍宋朝皇帝之前,我先介绍下谥号和庙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皇帝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以下是宋朝皇帝的庙号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宋朝皇帝实际上有赞美的庙号的只有3个,除去追封的美谥。这里要说的幸福感强的是仁宗。乾隆帝曾说,有三个帝王,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
仁宗当政时广纳谏言、严于律己,性格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也从不挟愤报复。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书记载他死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值得一提的是,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得知此事后,结果也嚎嚎大哭起来,甚至建立衣冠冢,还要当祖宗那样祭拜。从生前生后的的事,不难看待仁宗是个多受百姓爱戴,连敌国君主都感动到的人物,那时的百姓怎不幸福?
你好,我是“爱历社”,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要说宋朝哪位皇帝的幸福感最强?你不能看北宋,你要看南宋,有些朋友可能有疑问,南宋国土还没北宋大,一直被异族侵略,最后都亡国了,怎么还有皇帝过的很幸福?听我给你们慢慢说,南宋有个皇帝,是个“傻子”,啥事都不管,每天吃喝玩乐,***无度,没有任何烦恼。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傻子”。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千辛万苦篡夺了后周的江山,建立了宋朝,又平定了南方的割据势力,就是打不下“北汉”,打不下“北汉”就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急的抓心挠肝的,刚准备五路大军一举拿下北汉,结果被自己最疼爱的弟弟***篡位了,我估计赵匡胤死的时候,都是死不瞑目的。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就背着“弑兄篡位”的骂名,好不容易和赵普交易,拿出“金匮之盟”证明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又间接的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光美,逼死了自己的两个侄子,皇位总算是合法的落在自己儿子头上了,结果赵光义最想传位、张的最想自己、聪明、还善骑射的大儿子,根本看不上他老子对他三叔做的那些事,直接疯了,到处乱砍人,最后把自己的房子都烧了,把赵光义气的。赵光义本来想着说,先打北汉,再收复收复“燕云十六州与”,功绩就可以超过他哥,结果北汉是打下来了,燕云十六州打了二次,楞是没打下来,还被差点送命,赵光义内心那叫一个憋屈。
宋真宗,赵恒,契丹人都打到黄河边了,寇准非逼着亲征,赵恒几次想跑,都被寇准给拦下来了,好在是有惊无险,签订了“澶渊之盟”,回来被人说是“城下之盟”,赵恒越想越耻辱,想着做点事提升一下自己的形象,又是天书,又是祭天,又是祭地,结果是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最后造神给自己造疯了。
宋仁宗,赵祯 ,在自己养母的权力阴影下长大,亲政后才有人告诉他,皇太后不是你亲妈,你亲妈早死了,听到这个消息,赵祯 那叫一个悲痛欲绝。和西夏打来打去,仗没少打,钱没少花,什么都没得到,最后还给西夏钱,契丹人也乘机来敲竹杠,最后也要给钱。儿子倒是生了三个,结果一个没过,全部夭折了,不得已只好传位给自己爷爷的弟弟的孙子。
宋英宗,赵曙,在北宋很没有存在感,刚继位就因为有病不能亲政,过了一年好不容易病好些了,刚开始亲政,第三年就死了,在位就四年。
宋神宗,赵顼,赵顼这个皇帝,可谓之非常之有志向,先是让“王安石推新法”,但又启用些旧党,左右摇摆,气的王安石罢相,五路伐西夏,眼看成功在即,最后功败垂成,精神上受到了严重打击,壮志未绸,郁郁而终。
宋哲宗,赵煦 ,被他奶奶压抑的都有心理疾病了,全体朝臣只认他奶奶不认他,眼看奶奶把自己老子的新政废除,有把土地割让给西夏,自己是有看法没办法,好不容易自己亲政了,说了算了,搞得朝廷内党争不断。可能长期受到压制,心理障碍影响了生理,只有一个儿子,还早夭。
宋徽宗、赵佶,北宋皇帝里最会玩的一个了,蹴鞠、奇珍异石、怪鸟鱼虫,全宋朝的搜罗,都激起叛变了,照样不收敛。女***崛起,打的辽国节节败退,想着说合金灭辽,瓜分燕云,结果自己偷偷打燕云十六州了,还被打回来了,女***一去,还没打那,辽国人自己跑了,拿钱买了燕云十六州的几座空城回来,女***看宋朝太怂,直接南下攻打宋朝,赵佶立马因病禅位给自己儿子,自己跑路了,金人走了以后,又被叫回来,结果金人第二次南下,攻破开封把他给掳走了,赵佶的一生可谓是“前半生在天上,后半生在地下”。
宋钦宗、赵桓,敌人都快打到城下了,他老子把皇位给他了,赵桓心里绝对是“一万只***马奔腾而过”,好不容易城守住了,由于自己的愚蠢,金人第二次南下,连他带他老子,金人来了个一窝端。
南宋
宋高宗、赵构,被金人都打到海上去了,最后害怕的对金人都称臣了,金人不让他换首相,他连自己的官都不敢换,总之就是到处都是惊吓,吓的连生殖能力都没有了,只好选宋太祖的后***为继承人。
宋孝宗,赵眘 ,是个大孝子,赵构都禅位了,对赵眘还是暗中操控,还要接受他老子签下的合约条款:下榻起立接受国书,赵眘觉得这是奇耻大辱,觉得北伐,结果北伐也失败了。
宋光宗,赵惇,登基时都42岁,身体还有病,根本没有治国之心,被自己的皇后,搅得朝廷一刻不能安宁,面对自己的父亲,那更是不予理会,要不是迫于朝中老臣的压力,他压根就不想理会父亲。
宋宁宗、赵扩 ,权臣当道,朝内争权夺利。由于北伐失败,不得不和议,最后含泪杀臣子,还要给金国人当侄子,还要增加岁币。
宋理宗,赵昀,蒙古崛起后,金国并不是蒙古人的对手,赵昀联合蒙古灭掉了金国,本想趁蒙古北撤,一举收复开封等地,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战败遗弃了很多物资,而且还给了蒙古攻打宋朝的机会。
宋度宗,赵禥 ,赵禥 是个弱智儿,治理低于常人,我个人觉得他是宋朝幸福感最强的皇帝,他当皇帝就一个准则,只要贾似道在,那么什么都不用管,他就能继续的喝酒吃肉,***无度,结果最后就在纵欲酒肉中死亡了,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他是最后一个只管吃喝玩乐的甩手掌柜。
宋恭宗,赵㬎,年幼,就被掳到金国,最后当了僧人,承受了他父辈人本该受的痛苦和折磨。
宋端宗,赵昰 ,年少无知,四处逃难,落水不幸染病身亡。
宋怀宗,赵昺,年少无知,被迫殉国。
宋度宗,赵禥 ,幸福感的来源,是他的低智商,让他没有亡国的危机感,也没有亡国的概念,只知道贾似道的重要性,或者说他认为贾似道是他享受一切的来源,除此之外他基本上什么都不关心,宋度宗,赵禥 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傻子”,也是没有烦恼,不懂得烦恼,也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