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影响了语文老师的幸福感?
幸福感来自心灵的宁静和满足。语文老师的幸福感,主要应有好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的愉悦感。那么什么影响了语文老师的幸福感呢?笔者以为:
一、管理部门的所谓量化评比。月考、练考,模拟考等等,进步生、平均分、优秀率,各种评比,花样繁多,***使孔子复生,也会感叹今日教育之复杂、琐碎、啰嗦。
二、所谓的各种教改。今天学黄冈,明天学洋思,后天学杜郎口,现在学衡水,城头变幻大王旗,今日说课,明日磨课,搞所谓教研的人,时时在玩新名词,嘴上时时有时髦,所谓专家全国飞来飞去捞钱说废话,一线教师参与所谓培训疲于奔命。
三、教育的功利化思想浓厚。各科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字越写越差,教育短视现象弥漫。
四、各种活动挤压了语文老师的阅读时间。阅读需要时间,如果整天在做题,改作业,比赛、评比、培训、开会,什么时候去读书去充电?
五、要有思考的时间。语文老师需要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需要到书本中***撷果实,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总之,语文老师要安静地在一张书桌边读书并不容易!以上这些无形中影响了语文老师的幸福感。
教师节里,教师的幸福感哪里去啦?
还有老师们需要尊重。说起这个事儿忽然想起咱一起在李店乡中时的一件事。一次乡里好像是人***吧,把咱们也集中去了。各单位各村好多人。在分位置的时候,乡里的一个秘书大呼小叫地喊道。 教师们,教师们往那边站。当时心里直接问候他妈了一声。至今耿耿。连个老师都不舍得叫。他NN地。再次问候他家人一次。
- 这是个好问题,这个职业本身就是有不公的一面,人们对老师有个标准,为人师表。这个要求对教师来讲是什么感受呢?“为人师表”,是老师的专利吗?如果是,就太残忍了。为什么不是全民的专利呢?这是不是公平呢?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叫老师!还没有古人认识的透彻,实在是痛心的事。作为人,我们学到的哪一个不是老师教的呢?没有老师的社会是该怎样的人间呢?
- 社会的进步发展,没有老师是万万不行的啊!不行的啊!……
教师节的意义何在?在于提醒老师:你是教师,所以你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尊师重教,要的不是这种***,而是实际行动!
设立各种节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这个群体。教师是越来越受关注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社会拿来剖析,然后从中挑出骨头,然后百般指责。
教师不能说过头话,教师不能要求工资,教师不能干兼职,教师不能……因为:你是教师!
因为教师有***期,于是教师就该工资低。社会看到了教师在休息,却没有看到披星戴月,奔波劳累,负荷满满的教师。
看到贼吃肉,却不见贼挨打!
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教师正在退化。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正在成为更多教师的性格。
我不敢让不认识我的人知道我是教师,因为一旦他们知道了,我将失去自我。
我不想要教师节,因为我不想接受这种有毒的“精神嘉奖”!
为啥在我国,所有带阿公性质的职业,都必须是特殊材料做的呢?他们最好能不拿工资,不休息,性格完美,道德高尚,见义勇为,还要会做保姆。就不能按照市场经济法则,一份付出一分收获,上班尽责下班自由呢?
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近年来,虽然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扩招,生活节奏加快,教师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和社会固有竞争的加剧,教师付出的劳动强度已成倍增加,所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更应从改善教育生态的基础做起。
教师幸福感的层次依次是?
物质层面的幸福感:这一层次包括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的满足,例如薪水、***、工作条件等。物质层面的满足是构建更高层次幸福感的基础。
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这一层次涉及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包括教学成果的认可、学生的进步、专业知识的提升等。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能够给予教师内在的满足和价值感。
社交和人际关系:这一层次关注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等人际关系的互动。积极的社交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教师的幸福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交技巧。
自我实现和发展:这一层次强***师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发展的追求。包括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追求教育理念和创新思维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教师可以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