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大学毕业后和父母住一起感觉没自由,没幸福感,是趁早滚还是继续过天天吵架的生活?
- 幼儿园家长幸福指数包括哪些方面?
- 父母还健在的70后,你们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 博士生孩子父母与农民孩子父母,幸福指数谁高?你怎么看?
如果大学毕业后和父母住一起感觉没自由,没幸福感,是趁早滚还是继续过天天吵架的生活?
既然有父母在身边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父母身边好呀,可以不用洗衣服,不用煮饭,下班后自然有父母做,难道不好吗,这样家庭关系还会很亲密,我的父母离得远,隔省相望,什么都不能照顾到他们,家里有什么也不能第一时间赶回去,真的很不方便
幼儿园家长幸福指数包括哪些方面?
大概包括5个方面:吃得好、玩得好、学得好、特长得到发展、勤和家长进行沟通。
1)幼儿园伙食良好,营养均衡。
2)教室环境布置温馨、干净、整洁、多元化。
3)幼儿园每一位老师态度温和,和蔼可亲,教育方式可行。
4)幼儿园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广受欢迎,尤其是课外实践,主题活动等
父母还健在的70后,你们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1***5年出生,父亲75,母亲73,总体来说还不错。父母与我居住在同一小区,一碗饭的距离,身体尚可,每天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遛弯、买菜。两人都有退休金,孩子们工作家庭都体面,用不着拖累他们。周末孩子们去陪聊陪玩,说说笑笑缓解一周的疲劳和压力。
外孙女放暑***了,最近晚上经常去打***,老妈上场陪我们三口打牌,老爸伺候牌局~煮小馄饨、方便面、水饺,煮好后放在旁边的茶几上等我们吃。不说了,再说就拉仇恨了[呲牙]
我的母亲是2019年走的,我父亲今年年初刚走,我的感触是父母在,自己无论多大岁数都有个奔头,心里踏实,父母不在了,就觉得心里空空的,没了主心骨,有句话说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亡 ,人生只剩归途。一点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我们家两姐妹,老父亲77,母亲74,目前两老身体健康,虽然有退休金,但还是在家门口种了一块地,种的蔬菜一年四季都吃不完,每周必打电话让回家拿菜,对我们两姐妹倾其所有。别人是逢年过节回娘家大包小包,还给过节费,但我的父母每年除夕必给我们和孩子们压岁钱。结婚几十年从来没有置办过年货,都是父母准备好,腊鱼腊肉切好剁好了直接拿回自己的小家。平常家里有点小聚会都是出去上馆子吃,我们结账爸妈给钱。总之爸妈是想尽一切借口给钱我们。
何其有幸让我做他们的女儿,几十年来我们姐妹俩对父母也是万般孝顺。
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我们做到了。
母亲75父亲73生活半自理状态,我们姐妹4个,5年前弟弟条件好点在城区买了套二手房子离医院近,隔三差五的往医院跑了,不愁吃喝我们四个谁去饭菜大包小包,老大是对面小区退休了一天好几次,关键是老人的精神状态变了天天唉声叹气说是生不如死,活着没有价值了,我们姐弟也是没有办法了,只有尽量了!
父母快奔80了,身体还算康健,不要儿女费多大心。遇到诸多烦心事儿时,还可到父母身边默默的待会儿,算是一种治愈,算是一种幸福吧!可是单位还算是骨干,杂事儿繁多,进退两难。孩子大学尚未毕业。立业、购房、成家、生子,有时还是满满的焦虑。人到中年不如狗,何况还是男人!
博士生孩子父母与农民孩子父母,幸福指数谁高?你怎么看?
从幸福指数高低区别慱士生孩子与农民生孩子父母的幸福指数,我个人认为是农村的农民生孩子父母幸福指数要高很多。第一:农民家庭喜事不多,比如丰收年收成高,收入高点,但如果是家庭添人进口,升级当上爷爷奶奶了,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变成了后继有人了,不但父母高兴有面子,而且全村人都会祝贺的。而现如今愽士生孩子,家长虽然很高兴,但会想到小俩口工作很忙,孩子谁带,是婆婆管还是外婆看,虽然有隔代亲,特别爱。至于科学喂养,现在与过去理念不同,也会产生矛盾。所以我以为农村农民生小孩,父母幸福指数要高一些。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全面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的计算方法,对“幸福指数”概念的使用切忌简单化、庸俗化,也不能泛化。党的十八报中也只是用了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由现实的客观状态决定,不同时候、不同境遇、不同生活经历人们的幸福感是不相同的。博士生孩子的父母会为孩子的杰出优秀而自豪,也会为孩子远离父母、忙于事业,疏远了亲情而深感遗憾;农民孩子的父母会为儿孙绕膝,有享不尽的天伦之乐而幸福无比,更耿耿于怀于孩子学业上的不足,那怕孩子在事业上也有一番成就。所以,谁能说得清楚谁的幸福感高,不能盲目类比。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追求美好生活,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千万不要用庸俗化的“幸福指数”去追求低层次幸福,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